玉米种质资源库介绍

玉米种质资源库介绍:

玉米种质资源库是专门用于收集、保存和管理玉米遗传资源的设施,旨在为育种、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支撑。

 

玉米种质资源库核心功能:

  1. 遗传资源保存
    通过低温干燥环境(通常-18℃以下,湿度≤50%)长期保存玉米种质资源,确保其遗传特性稳定且发芽力不退化,最长保存时间可达50年以上。

  2. 支持科研与育种
    为遗传研究、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材料,例如筛选高产、抗逆(抗旱/耐高温)、抗病(如穗腐病)等特性的种质,推动突破性品种研发。

  3. 保障农业安全
    保存的种质资源可应对气候变化、自然灾害等风险,为粮食生产提供抗逆性强的种子资源,维护粮食安全。

 

玉米种质资源库技术组成:

  1. 环境控制系统
    包含制冷除湿系统、围护结构等,维持低温低湿环境;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温湿度实时监测与远程调节。

  2. 智能化管理
    配备视频监控、异常报警、断电记忆功能,支持手机客户端远程管理,确保资源库运行稳定。

  3. 存储架构
    采用定制化种质资源存贮架,优化空间利用率,支持大规模样本保存(如我国国家库已存3.6万份玉米种质)。

 

玉米种质资源库应用价值与案例:

  1. 生物多样性保护
    保存地方品种资源(占我国库存的70%),例如“红稂粘”“本地早糯”等特色品种,保护遗传多样性。

  2. 育种创新实践
    通过基因型/表型精准鉴定,发掘优异基因资源。例如,中国农科院对6005份资源开展抗旱鉴定,筛选出148份抗旱种质。

  3. 国际合作
    促进全球玉米种质资源共享,例如热带种质引入改良,提升我国杂交种选育效率。

 

玉米种质资源库数据与规划:

我国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国家库玉米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和核心种质表型鉴定,目标覆盖10万份保存能力(如大北农种质库已涵盖大豆、玉米,未来扩展至水稻、小麦等)。

您可能还喜欢...